根据我校新教师导师制培养的阶段性任务要求,本学期共有7名教师完成了新教师汇报课教学,因受疫情影响,其中有3名教师采取线上教学的形式。全校共有184人次教师参与听课。
经过导师们两年多的悉心培养,新教师均展示出良好的教学素质。教态亲切,教学语言规范,教学内容丰富,重难点突出;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课堂气氛活跃;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,运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,由浅入深,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尤其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好,教师们讲身边人、讲眼下事,用最新的事例,讲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,用有温度、有厚度的知识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。

思政部唐磊岩《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》
唐磊岩老师从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、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四部分内容展开教学,对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做了深层次的解读。具有鲜明的时代信息,案例新颖贴切,紧扣主题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,联系新冠疫情防控、新疆棉事件、孟晚舟被无理扣押等社会热点,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。

口腔医学系吕秋菊《粘接修复》
吕秋菊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贯穿课堂,采用病例,以问题为引领,启发学生深入思考,培养临床思维,将线上线下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,做到课前有准备、课中有反馈、课后有复习。全程使用学习任务卡,指导学生整理课堂内容,完成学习任务,适时展示社会公众事件引起学生共鸣,培养了学生医者仁心的专业素养,在理论学习的同时,充分渗透了人文素质的培养。

思政部许继超《兴国强国之魂——中国精神》
许继超老师在对精神的理论挖掘中,从精神的哲学概念切入,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课程理论主线。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人民与国家的关系,融入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观点解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,同时联系疫情、联系2021年重大事件,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能够发展理论内涵,突破重点,切实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。

临床医学系李铁《挤压类手法》
李铁老师通过导课视频和病例分析,培养学生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解决问题。讲授并示教后,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,教师选出一名“患者同学”蒙眼,经过4位“医生”操作,谈感受并选出医生所操作的手法,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下的不同心境,为日后增进医患信任感打下基础。教学过程体现了我校的“双一”特色,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核心素养的提升。

医学基础部丁莹《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——胃内消化》
丁莹老师以典型任务组织教学,讲授中结合丰富的图片、实验演示、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,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本节知识点分节讲授,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,同时采用钉钉直播和学习通进行知识点练习和归纳总结。紧密结合临床实际,恰当融入护考及专升本真题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课程中始终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,赋予课程“灵魂”。

人文基础部刘欢《探索人格奥秘——魅力人格》
刘欢老师课程设计新颖,运用动画效果课件、心理剧展示、学习通、钉钉、心理测评系统、常用通讯软件辅助教学,把原本枯燥的知识直观化、立体化,让学生在课前、课中和课后,随时、随地进行学习,教师因材施教,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。设计不同教学活动,学生参与度高,克服了线上教学的限制。课程紧密结合了疫情防控和学生的专业,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堂。

临床医学系刘玉聪《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》
刘玉聪老师以夯实理论基础,提升实践技能为出发点,提前发布任务,课堂上运用“翻转课堂”式教学,结合病例实际情况,选取合适的作业治疗用品,进行分组展示及小组互评,有机衔接理论知识与学习过的实训内容,播放病例患者治疗视频,让学生有代入感、加深印象,并拓展病例相关知识。分享高位截瘫志愿者的故事,让同学们感受到OT治疗师的魅力,课程思政进一步体现。
课后,导师们对每一堂课进行了全面评价,并介绍了新教师的成长和培养情况。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专家亦随堂听课,给予指导、建议和评价。学校的支持、系部的重视、导师的精心培养,促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成熟,短短两年时间,就向全校师生呈现出了高质量的汇报课。希望新教师按照汇报课的标准,规范今后的课堂教学,使之成为常态。导师持续跟踪指导,帮助新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,不断提升教学水平,逐渐形成个人风格特色,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,增强教师队伍发展后劲和建设水平。
督导办公室
2021年11月29日